小雪时节,最美不过冬日暖阳。南宁市上林县岜独村、北林村阳光灿烂,平整干净的穿村大道、郁郁葱葱的伞状榕树、灰瓦白墙的各式小洋楼、集中连片的荷塘果园基地……美丽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从曾经光秃秃的穷山僻壤,变成瓜果飘香的美好家园,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游清华两年多忙碌的身影。
2015年10月以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派驻“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为抓手,广西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精准识别、精准扶贫运动。岜独村和北林村就是这次扶贫攻坚中结出的喜悦硕果。
贫困村的前世今生
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岜独村、北林村,大丰镇云里村、云城村,白圩镇赵坐村、大浪村等6个贫困村共覆盖贫困户1040户、贫困人口4312人。这些村都曾是上林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5年以前,6个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低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难,大部分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几个村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巢村”“空心村”。
2015年10月,广西住建厅成为这几个村的定点帮扶后盾单位,游清华作为队长带领扶贫工作队进驻村里。他深入村屯、深入群众,整合资源、科学筹划,筑牢了广大乡村脱贫致富的环境和产业基础,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与宜居乡村建设良性互动的新路子。
2015年10月至2016年底,在广西住建厅的支持下,扶贫工作队共筹集资金1975万元,整合资金5902万元,对贫困村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生态乡村”等项目建设,使6个定点村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不仅如此,村民们的钱包也鼓起来了。2014年底,这6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600元,2017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4930元,增长2330元。截至目前,在游清华带领的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已完成脱贫310户、1272人,其中岜独村和赵坐村计划本年度整村脱贫摘帽,其他四个村的脱贫双认定工作准备充分、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村民们的脱贫领路人
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身上有许多光鲜的“标签”,博士、素质高、年轻、有思想有活力。他们是广西住建厅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组建的驻点扶贫工作队,其中4名是从厅机关“下血本”选派的具有985高校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干部,另外2名是从厅属单位抽调的年轻业务骨干。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扶贫工作上,坚持以推动定点帮扶贫困村早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切实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切入点,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是一支“能沉下身、能干成事”的博士扶贫团。
这也是一支普通的队伍,他们自2015年10月以来,一起担任6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一起驻扎在贫困村里,跟村民们一起同吃同住、同探讨同研究,把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
作为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游清华与全体工作队员一起,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引导发动群众,努力加快基建、产业、民生项目建设。
激发内生动力 让脱贫可持续
“扶贫不等于送温暖、搞慰问、解决一时困难,而是要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游清华说。他认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只有激发了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才能产生紧迫感和荣誉感,才能形成脱贫攻坚的合力。
为此,游清华带领的扶贫工作队从贫困村实际情况出发,立足现有物质基础条件和村民真实意愿,坚持在村民群众自发自愿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引导推动,最终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游清华看来,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为此,他把扶贫工作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扶强班子、筑牢基础入手,把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作为头等大事。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定期学习党的政策和理论、农业技术知识,每周走访贫困户家庭。通过走访、面对面座谈,听取群众心声,寻找扶贫良策。同时,游清华还协助被帮扶村推动落实村级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干部报酬待遇,帮助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此外,他还指导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完善村级服务平台,村级建立便民服务站,落实全程代理、民事村办制度;推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理事会建设,完善村治理和协商民主机制,落实好“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议、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制度。
同时,游清华还以为民办实事为基点,完善“五规范一优化”,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引领作用,促成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他大力实施“两培两带两促”,采取举办专题培训、开设“流动课堂”等形式,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充分发挥党员能人示范带动作用,采取“保姆式”对党员群众进行“一帮三、三带三”技术服务和种苗帮扶;富起来的党员通过带头创办种植、养殖等项目,领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活力,激发村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改变脱贫致富等靠要的被动状态,有效带动推近全村各项事业“上档进位”。
产业扶贫是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保障。为此,游清华带领扶贫工作队创新运用市场思维,打造特色产业引领扶贫,指导各定点帮扶村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同时整合资源、引进项目,扶持农户积极发展产业,让贫困户“生津造血”,彻底脱贫。
要脱贫必须激发贫困群众的信心和决心,也就是要有“内生动力”。游清华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他们找准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路。
为此,游清华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带领的工作队紧紧抓住精准扶贫的难点,全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搭建贫困户增收稳定、资源配置合理、返贫率低的扶贫示范平台。在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上林县还以广西全区第3名的成绩竞争获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资格。目前6个定点贫困村已争取到各类村级集体经济补助资金累计达到202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60.4万元。
村民合作社可以有效地整合全村资源要素,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激活村集体发展活力,激发贫困户脱贫主动性。设立贫困村村民合作社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加快农村脱贫的重要举措。在游清华的带领下,西燕镇北林村、岜独村抓住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的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区设立村民合作社,在全区发挥了引领示范带头作用。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扶贫的基本抓手之一。对此,游清华充分发挥广西住建厅作为定点扶贫后盾单位的帮扶作用,立足实际,以基础设施完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愿景,高效利用各项资金,不断完善各定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10月以来,广西住建厅直接投入752.8万元,整合资金4479.9万元,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项目建设,以及文明乡村、宣传发动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等活动,使6个定点帮扶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改善、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农民致富主动性得到明显增强。
村里的运动场上,年轻人在打篮球,儿童在嬉戏追逐,老人家在球场边拉家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使村民群众真真切切增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扶贫工作中,游清华带领的工作队以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引领推进“一创二建四到位”的清洁乡村模式,依靠基层,发动村民,为进一步实现环境卫生整治全覆盖,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筑牢基石。
如今,6个曾经光秃秃的贫困村,不仅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而且人更美了、心更齐了、情更浓了。
脱贫攻坚 行在路上
对于按照自治区“八有一超”的贫困户脱贫标准,因户施策补足每户贫困户脱贫短板,稳步推进贫困户脱贫摘帽工作,游清华信心满满。他表示,将继续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产业带动脱贫,提高脱贫质量,降低返贫几率,保质保量按时有序完成这6个村的脱贫摘帽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既要解决好当下村民的生活问题,也要解决好长远发展问题;既要攻城拔寨,又要巩固提高,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发展增收致富的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出路。游清华略有沉思,他望着前方表示:“未来的路还很长。”(刘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