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广网怒江9月1日消息(记者 王晓蕾)顺着王玛基公路行驶近1个小时,汽车从海拔几百米爬升到2500多米,终于到了秤杆乡王玛基村。几十公里的山路,平均坡度在60度以上,滑坡、落石随处可见。“在这里开车没点胆量还真不行”,当地的司机师傅说到。
“王玛基”一词在当地方言中意为“竹子林”,传说过去曾因 “穷的一无所有”而得此名,是一个典型的傈僳族山村。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诸多原因,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深度贫困一直困扰着大山深处的村民们。据了解,王玛基村共有建档立卡户266户108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86.56%。
平均坡度60度以上 种地像攀岩
怒江有三险:路险、地险、房险,在王玛基村生活的村民们对此深有体会。
通往王玛基村的山路
在王玛基公路修通之前,这里的村民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村民下一趟山至少要花9个小时,山路难走,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去”,怒江州林业局纪委书记师花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到,之前因为道路阻塞,一位下山做产检的孕妇摔倒在半路,至大出血去世。
“道路的通畅不仅对王玛基村的脱贫致富非常关键,也直接关乎到每个村民的切身生命安全”。但是在这样大坡度的山上修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建设成本大,技术要求也十分高。“修路用的一车砂石不算成本,光运费就要上百块钱,比正常情况下的费用至少翻一倍”,王玛基村村民曾给记者算过一笔账。
大山不仅阻隔了道路,也使村民的生活处处充满危机。王玛基村大多房屋依山而建,有很多村民的家建在坡度60度以上的半山腰处,地质灾害隐患极大。“我们种地就像攀岩一样,冒着生命危险,脚下一滑,很容易滚下山去”,当地村民每次说到这里总是长吁短叹。
据王玛基村干部介绍,整个怒江州境内平地非常稀有,除兰坪县的通甸、金顶有少量较为平坦的山间槽地和江河冲积滩地外,其余多为高山陡坡,可耕地面积极少。
“从山上搬到山下不现实,除了山下无地可搬外,脱离了大山的村民也失去了谋生的手段。所以,异地搬迁很多情况下,是把地质灾害频发带和地处坡度70度以上的农户搬到相对平坦的地方”,师花才介绍,2017年,王玛基村1、2、3村民小组规划将有59户进行异地搬迁,其中建档立卡户32户。
“咱们蜂蜜质量好,一点不愁卖”
在王玛基村的一小块平坦的草地上放着48个蜂箱,这是王玛基村打芽洛二组密波才扒最近的新营生。
密波才扒展示他养的蜜蜂
密波才扒家几代人都干着养蜂的生意,但是因为交通不便,之前的蜂蜜大多自给自足或者是村民间“以物易物”,深度贫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2012年,随着王玛基公路的开通,密波才扒一家的生活终于出现了转机。
“以前,村里没有路不通车,山路靠着两条腿要走6.7个小时。现在开着车1个多小时就能到县城,我这些蜂蜜终于有机会走出这山沟沟了!”密波才扒兴奋的对记者说到,咱们蜂蜜质量好,现在都是专供江浙地区,一点不愁卖。
除了密波才扒,农户杨二才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宽裕。这两年,因为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进,他的家除了从危险的半山腰搬到相对平坦的地方,还在乡政府的的帮助下,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搞起了种植、养殖业。
王玛基村异地搬迁点
“600多棵泡核桃,现已试花试果,预计收入3000元;养殖山羊50头,平均年收入7000元;养殖中蜂30箱,收入10000元;综合收入20000元”,杨二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村里2010年开始推广泡核桃种植,目前种植面积1万多亩。为了发展生态多样性农业,还在核桃地里套种了土豆、山药、魔芋等林下作物”, 师花才介绍。
往年王玛基人逢年过节就比谁家堆的柴火多,如今逢年过节比的是谁家杀的年猪多;过去王玛基人每到秋收的季节就比谁家的包谷收成多,现在比的是谁家的核桃长得壮收入高。
王玛基村1999年通了电,2008年通了移动电话,2012年通了公路,2014年江面吊桥架通,目前路面正在硬化….“随着扶贫攻坚脚步的加快,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师花才对此充满信心,2020年,我们要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