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县茶卡镇巴音村是以汉族为主,蒙古族、藏族聚集的农业村,也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共35户,113人,党员20名,精准识别贫困户4户8人。2013年通过“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全村整体易地搬迁到茶卡镇居住,独门独院,120平方米二层小楼。2015年省科技厅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入驻巴音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茶卡镇党委增派联点干部、包村干事加入工作队,增强扶贫工作力量。
扶贫工作队入驻巴音村以来,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州县惠农和扶贫政策措施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的思路,从扶“志”、扶“智”入手,大力实施“八个一批”工程和“双帮”措施,扶真贫真扶贫,逐步实现巴音村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2016年底,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了16228.91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47.19元,是省级目标3316元的336%,是州级目标4000元的229%,经第三方评估巴音村达到了贫困户清零、贫困村“摘帽”退出的条件。
以党建为引领,党内生活规范化。选优配强班子。始终坚持用党建凝聚发展合力,夯实基层基础,通过换届,将政治素质强、带富能力强的年轻人选进班子,现任党支部成员平均年龄29.6岁,均为初中以上学历、青年致富带头人。规范党内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对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谈话,通过开展“两学一做”“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固定日”等教育活动,强化党员“四个意识”,坚定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充实后备干部。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创业青年和致富能手纳入到后备村干部培养对象。鼓励支持8名党员干部成为合作社负责人、特色产业的领路人和创业带头人,树立了标杆和榜样。先后有5名党员被州委、县委和茶卡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全村共评比共产党员户10户,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2017年巴音村党支部列入海西州党建示范点。
以科技为助推,农民增收特色化。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水利、农牧、旅游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培训授课、实操训练等开展种养殖、旅游业服务、特种作业等培训,先后培训78人次,进一步提高村民就业技能和从事旅游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巴音村开设家庭宾馆25户,同时可接待300人,2017年家庭宾馆平均每户增收6万元以上。电商进农户。对经营家庭宾馆的农户开展一对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辅导,将家庭宾馆在网上宣传、推介、预定,减少了村民上街揽客,确保了每天的入住率。2017年通过网上预定入住的游客约6000人次,占总接待量的60%。
以产业为带动,经营发展规模化。盘活集体资产。依托全村农户土地入股建成的巴音金顺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围绕茶卡盐湖旅游资源和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茶卡羊”生态畜牧业资源,实施饲草种植、牛羊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旅游服务为“四位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思路,逐步形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已投入各类资金122万元,2016年底分红资金达12.7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1.68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新的突破,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15人,平均每人增收近6000元。引进企业,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民”产业模式。将土地集约化种养殖,合作社入股、公司经营、农民保底分红,确保农民收入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以扶智为抓手,政策宣讲常态化。巴音村通过“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面对面开展脱贫攻坚理论宣讲。专家授课。邀请县委党校、巴音村县级联点领导等以集中学习、讲党课等方式为村民专题解读扶贫政策理论,提高村民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走家串户。驻村工作队成员、村“三委”班子成员组成宣讲组深入农户家中,面对面、逐户逐人开展政策宣讲,让扶贫政策入脑入心,使巴音村村民人人都是政策的知晓者,个个都是政策的宣传员,村民思想得到根本性转变,发展劲头十足,个个创先争优,以贫为耻、以富为荣的氛围日渐浓厚。
以“双帮”为纽带,社会帮扶普惠化。巴音村三家帮扶单位出资7万元入股合作社,2016年实现贫困户分红每人2300元,对贫困户通过“多帮一”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从实际出发,激发贫困户自身发展动能,努力实现脱贫目标。10家企事业单位先后筹资60余万元为贫困户解决就业、子女上学、建设家庭宾馆等实事,为全村解决宣传阵地、办公设备、种子、农药、化肥等,基层基础进一步加强,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