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地方动态
重庆:武隆用绣花功夫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发布人: 石长毅 来源: 人民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12-07
视力保护色:

?自水利部对武隆实施定点帮扶以来,为武隆脱贫致富想实招、出实策,在各个方面给予倾力支持,坚持“用绣花的功夫”帮扶到位。

对此,武隆抢抓机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连续上升,为加快建成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山水园林旅游新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清晨,在距仙女山镇核桃村不远的山间,氤氲而起的晨雾笼罩着正在建设中的核桃水库,工人们顶着寒风,加班加点地完成手中的工作。这座小型水库将于明年初正式完工,待明年5月启用后,将解决仙女山镇核桃村、白果村等数万名村民的用水难题。

核桃水库并不是解决农村用水的个案。一直以来,水利部定点帮扶武隆区,专门出台了对口帮扶武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为武隆量身定制“八大工程”。其中在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小型水库水源保障工程。目前,已陆续实施了20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2.75万农村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整治了山坪塘356口,受益人口达3.4万人;开工建设了大河沟、核桃、河心、仙女山4座水库,年内开工3座水库,后续水库前期工作即将完成。

多年来,水利部已在武隆完成投入2.12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23处,其中标准化水厂32座、集中式供水工程365座,33.64万农村群众饮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有了用水保障,农村发展就有了底气。武隆区主动作为,借助山虎关、阳水河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招牌和依山傍水的自然风景,积极发动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全区数万农户吃上了“旅游饭”。如今,慕名而来的旅客呈井喷式增长,进而带动武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走在了渝东南前列。

“今年新开了农家乐,我们仅夏季两个月就接待游客400多人,增加收入4万多元。”赵家乡赢得旅游接待“开门红”的村民罗光银笑道,“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挣钱,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在武隆区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4500余建卡贫困户依托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

“十三五”时期,武隆区将大兴民生水利,规划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3处、中小型水库工程14个、整治新建山坪塘500口,彻底解决制约武隆发展的水问题,进一步夯实扶贫产业发展基础,增强农户“造血”功能,提升群众致富能力。

2、扶贫需输血,更要造血

对于正在读大学的曾林来说,今年暑假期间参加的水文站勤工俭学实践活动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曾林家住庙垭乡云丛村,父母亲均在涪陵打工,其收入仅够家庭开支,虽然每年都申请了助学贷款作为学费,生活依旧不太轻松。

“勤工俭学不仅提供伙食、住宿,还有3000元的实习补助,我就可以安心上学了。”3000元对曾林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足够她将近一学期的生活费,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扶贫须扶智”,在此思路的指引下,水利部在武隆开展了勤工俭学帮扶工程。武隆区水务局积极组织贫困家庭大学生参加暑期勤工俭学实践,确保不少于50人/年。目前,已有93名学生参与,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同时,配合水利部的贫困户转移就业培训,旨在“授人以渔”,多次开展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确保实现乡有特色、村有产业、户有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种植养殖培训150人,挖掘机操作培训10人。有了一技之长,贫困户纷纷返乡创业,开始发展果蔬种植、牲畜养殖等产业,结束了长期在外务工生活,实现了照顾家庭和增收致富两不误。

家住石桥乡香龙村的涂祥东就是受益者之一。“我以前靠劳力挣钱,收入还不够家庭开销。如今完成了挖掘机操作技能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每月收入翻了一番,全家人都过上了好日子。”涂祥东说。

此外,水利部还在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智力扶贫,先后为武隆区土坎镇援建1所希望小学,并赠送图书和设备100余万元;资助贫困高中学生274名,帮助贫困山区学生圆了大学梦。

3、扶持脱贫产业,解决发展瓶颈

要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一改过去“给钱给物”的传统帮扶方式,武隆把发展脱贫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心。

在接受了水利部240万元设立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后,武隆区迅速出台了《水利扶贫产业帮扶工程实施方案》和《水利部定点扶贫产业帮扶资金管理办法》,推行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3种帮扶方式,鼓励扶贫经济组织(包括扶贫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引导扶贫对象走向市场,

“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程度,更切实保护了当地扶贫对象的利益,实现了双赢局面。”武隆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武隆还建立了小额信贷风险化解平台,设立了贫困农户专门评级授信系统,即将银行8项指标考核变为诚信度、劳动力、收入状况三要素评估,使大多数贫困农户可以享受无担保、无抵押、基准利率的小额信贷,从而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瓶颈。

“这笔贴息贷款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家住浩口乡落心村的邹建权笑道,几年前他就瞄准了养殖肉牛的商机,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一直未能创业。当得知产业帮扶政策后,邹建权立即申请,得到了种养殖补贴2万元,加上在武隆区互助合作扶贫总会浩口分会贷款10万元(水利部产业帮扶资金贴息),邹建权的肉牛养殖正式起步。当年,就出栏肉牛30头,实现纯收入7万余元。

近年来,武隆区积极开动脑筋、迎难而上,用水利部专项产业资金帮助区内贫困户发展种植烤烟、蔬菜、猕猴桃、桃子等800余亩,养殖肉牛240头、山羊3000只、土鸡8000只,年收益800余万元,成倍放大了资金效益。

4、为水利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武隆区水库建设任务繁重,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然而,困难越大、斗志越强,压力越大、干劲越足。武隆区勇于担当,昂扬进取干事业,把学习工作抓到底、抓到实,积极参加水利部每年专门为武隆举办的水利干部培训班和司局级开展的培训,已有4期、240余名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获益匪浅。

通过集中“充电”,武隆区广大水利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还有一批受训人员逐步成长为了水利建设的中坚力量和部门的骨干,为武隆水利建设储备了力量,为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此外,水利部技术支撑单位中水珠江设计公司、中水东北设计公司、长江勘测规划设计公司分别安排1名院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在水库现场开展设计前期工作。截至目前,已组织了20批次、1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技术帮扶工作。在其鼎力支持下,武隆4座水库工程建设顺利推进,7座水库完成了前期工作,其中4座水库启动了临建工程,有效弥补了武隆技术力量短板。

今年,武隆区75个贫困村全部达到“建八有、解八难”脱贫销号标准,14133户、49938名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发生率由建卡时的18.6%下降到1.64%,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6842元,较2014年增幅达到208.9%。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在今年7月进行的退出贫困县国家验收评估工作中,评估组给予了高度评价,武隆成功摘掉了“穷帽”。


相关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